2021

10/22

12:29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访问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伽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1-10-22 12:29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125伽师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展示新成就,迈向新阶段

第一节主要成就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开启新征程,明确新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远景目标

第四节“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第三章坚持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第一节优化创新发展布局

第二节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第三节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第四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第四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二节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第三节提高粮棉产出效益

第四节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第五节加快农业产业链延伸

第六节全面加强乡村建设

第七节完善现代农业保障体系

第五章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现代经济体系

第一节打造全产业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第二节提升纺织服装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三节打造现代“绿色”铜冶炼产业平台

第四节推动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五节有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六章加快服务产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体系

第一节积极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

第二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三节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

第四节加快发展旅游业

第五节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新领域

第七章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扩大有效投资

第二节着力促进消费

第三节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八章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

第一节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第二节加快农村制度改革

第三节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第四节深化社会事业改革

第五节培育壮大民营经济

第六节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第七节深化园区体制改革

第八节优化营商环境

第九章统筹县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二节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第三节积极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第四节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第十章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强化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二节持续推进污染防治,营造天蓝地绿水清

第三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护,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第十一章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第一节坚持就业优先

第二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第四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第六节加快电化伽师进程

第七节健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第十二章推进文化润疆,筑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第二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四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五节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第十三章持续完善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伽师

第一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二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三节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第十四章深化对口援疆合作,提高援疆综合效益

第一节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

第二节夯实推进产业援疆

第三节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第四节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援疆

第十五章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发挥兵团特殊作用

第一节创新融合发展机制

第二节推动兵地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节推进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第四节实施生态环境共管共治

第五节强化社会安全管理合作

第十六章坚持党的领导,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第一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第四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伽师县巩固社会稳定和脱贫成果、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伽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伽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展示新成就,迈向新阶段

第一节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伽师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艰巨繁重的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伽师县在地委和行署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地委的工作部署在伽师落地生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伽师呈现出社会持续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稳中有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迈向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访惠聚”驻村工作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有效整顿,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推进,一批“两面人”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损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处,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经济发展平稳有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着力推动创新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52.4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8.6亿元,年均增长5.53%;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25%,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7‰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1304元、7009元增长到2020年的28500元、9799元。粮棉产量分别稳定在32万吨、15万吨,建成西部最大的伽师梅、甜菜生产基地,畜牧、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明显,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招商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骨干龙头企业86家,带动稳定就业2.6万人。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持续升温,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1%32%。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增长,达到2.2万户。

——三大攻坚战成效初显。坚决落实党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自治区党委“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挂牌督战、压实责任、强化作风。加快推进伽师瓜、伽师梅、伽师羊、伽师馕、伽师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新建良种羊繁育中心和养殖小区,支撑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一户一人稳定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覆盖所有贫困人口。累计实现219个村、32340户、128912人脱贫,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确保“三高”项目零落地,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实现“井电双控”装置全覆盖,城镇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成投运,持续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万元GDP能耗持续降低;完成植树造林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1.17%;严守金融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红线,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管,持续规范各类资金拨付流程,规范管理金融市场秩序,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十三五”以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投入17.4亿元完成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新建管网2000余公里,彻底解决了46万各族群众喝苦咸水的历史。改建干支斗渠三级渠道450公里。新建乡村道路3000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050公里,形成了以国省道主干线为依托,辐射县乡村三级公路交通网。城乡电网改造扎实推进,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电网2180公里,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动力电通达率100%。完成煤改电43746户,天然气覆盖范围不断向城乡辐射。光纤和4G网络覆盖城乡所有区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纪要》精神和7个白皮书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推进实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文化润疆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快形成。深入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宗教领域和谐和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实。

——民生福祉跃上新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8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和基层建设,持续推进“九项惠民工程”,一大批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完成。新建富民安居工程46379户、保障性住房7591套,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学前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实现全覆盖,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城乡医保、低保应保尽保。伽师“1·19地震灾后重建顺利完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对口援疆深入开展,兵地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对口支援伽师县从产业促进就业、教育援疆、支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干部人才援疆、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基层组织政权建设等六个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实施七大类99个项目。选派援疆干部人才448人次,培训各类干部人才2.7万余人,培训骨干教师5000余人;开展医疗新技术新项目114项,帮助指导接诊门诊病人8万人次;引入113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区,解决就业3万人次以上;支持安居富民房工程建设,助推伽师县销售特色农产品总额超8亿元,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向南发展的总体部署,深入推动兵地融合发展,支持伽师总场在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共享共用、互联互通。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县上下风雨同舟、披荆斩棘、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救治、精准施策要求,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守好“三道门”,落实“八项监测预警机制”,统筹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呈现恢复性增长,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安定有序。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当前,伽师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向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同时,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伽师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

一、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

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全球新冠疫情的蔓延,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外部环境将持续低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从疆内环境看,新疆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潜力正在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战略机遇正在显现,中央的关怀和全国对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正在转化为新疆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地区环境看,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喀什地区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疆支点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依托广东、上海、山东、深圳援疆优势,着力打造以喀什市、喀什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以伽师、疏附为两翼的喀什经济带。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伽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重视关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疆工作摆在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出台《关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伽师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政策叠加增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全面构建、“三基地一通道”和中国新疆自贸区加快建设、脱贫摘帽后“四个不摘”“八个不变”政策继续实施以及兵团向南发展等,都为伽师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资源转化潜力巨大。伽师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丰富,铜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可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各类要素资源充沛,土地、电力、劳动力成本低,具有较强的潜在竞争力。稳定红利持续释放。和谐稳定的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来伽游客和企业显著增多,在伽师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人心凝聚提振预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通上下、深入人心、凝聚起了强大合力,稳定发展改革的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各族群众,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信心更加坚定。

全县上下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更高质量发展。

三、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疆支点中心两翼之一;

——喀什河流域城镇群、城镇产业经济发展轴重要支点城市;

——坚持“八大战略”,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加快建设“五大基地”,将伽师建成喀什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着力构建一小时交通网络“喀什都市圈”;

——以建设南疆绿洲风情旅游体验走廊为核心,打造喀什旅游休闲“后花园”。

专栏:发展定位

“八大战略”:生态立县、民生稳县、产业富县、人才强县、文化润县、改革活县、创新促县、实干兴县。

“五大产业”:伽师瓜、伽师梅(杏李)、伽师羊、伽师馕、伽师菜(甜菜、蔬菜)。

“五大基地”:全产业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西部最大甜菜三次产业融合示范园、特色高品质馕产业集群、林果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包装补链发展、畜禽肉食产品研发加工)、南疆重要的棉纺服装工业基地、南疆最大的铜产业基地、箱包鞋帽假发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机械机电组装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