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县英买里镇阿亚克兰干村村民莫拉吉·玉素甫在展示采摘的新梅(9月15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摄
9月15日,伽师县英买里镇拉依力克村新梅种植园,颗颗紫色的新梅带着粉白果霜挂在枝头。闲来无事的村民阿不来孜·喀依木一早来到园子里,帮其他村民采摘新梅。
“我们伽师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种出来的新梅甜得很。我种的17亩新梅,疆外来的老板都订完了,卖了85万元。”阿不来孜一边摘下新梅一边说。
伽师新梅,呈深紫色,口感细腻、香甜浓郁,有“紫玉圣果”之称。如今,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伽师县,抓科技研发,提高果品品质;抓仓储加工,推进产业升级;抓产旅融合,打响新梅品牌,形成集种植、采摘、分选、冷藏、包装、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果农从新梅产业中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5650元
伽师县素有“中国酸梅之乡”之称,多年前这里以种植酸梅出名。后来,当地人发现这里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新梅生长,于是,“兴果富民”战略应运而生。
2009年,伽师县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新梅产业。瞅准时机的英买里镇阿亚克兰干村村民莫拉吉·玉素甫,承包了20亩地种植新梅。“新梅树苗种下去后,有技术员现场指导我们种植,带我们观摩学习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第4年新梅树开始挂果,当年卖了9000多元。”他说。
经过逐年摸索与经验积累,莫拉吉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植能手,他家种植的新梅面积也增加到了50亩。这几年,靠着种植新梅,家里买了轿车,装修了房子,每年他都会带着家人自驾游。
“如今,全县有新梅专业村127个。”伽师县政协党组副书记柯尤木·阿卜杜喀迪尔介绍,伽师县目前种植新梅45万亩,今年预计总产量达23万吨,按每公斤售价20元计算,年产值将超过45亿元。新梅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0%和60%。2022年,仅新梅一项,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5650元。
此外,伽师县已建成县级新梅示范园15个、乡镇村级示范园50个、种植专业合作社60家、良种繁育中心1个,带动全县种植面积快速增加。
“黑科技”让保鲜期可达半年
新梅种得好是基础,运得出、卖得好才是关键。
针对新梅产季短、果品不易保存等问题,2021年,在广东援疆的鼎力援助下,伽师县筹集3.8亿元建成粤伽新梅产业园。园区配套建设了科研培训教学区、示范实训品种展示区、冷链仓储物流智能分选区、精深加工包装区4大功能区,挂牌成立了新梅特色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所研究院所,进行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发。
伽师德汇好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汇好物”)是落户粤伽新梅产业园精深加工包装区的企业,如今,该公司多项新梅种植及保鲜“黑科技”,让新梅抵达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依旧保持新鲜。
走进德汇好物,自动分拣包装车间内,光谱分析仪正在对新梅糖度、硬度、大小、克重等进行精准分析,而后通过10条流水线运送至26个端口进行包装;帐式气调库内,一筐筐码放整齐的新梅被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帐子套着,静待销往各地。
“从种植端到加工端,公司采用了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设备,延长新梅保鲜期。”德汇好物董事长助理孙跃敏介绍,新梅采摘后,在4小时内会送到水式预冷库,利用2℃冰水将果芯温度降到4℃以下,最大限度保留新梅新鲜口感;然后送到电磁保鲜库,利用电磁场降低果肉细胞活跃度,延长新梅保鲜期。完成分拣包装后的新梅,会送进帐式气调库内,通过调节帐内气体浓度,减少果肉细胞呼吸,促进果品进入休眠状态……
孙跃敏说,通过这些“黑科技”,新梅在冷链状态下,保鲜期可达3个月甚至半年。
22种产品全链基本形成
如何让新梅产业链更长、效益更高?伽师县的做法是:以“新梅元素”为核心,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聚力打造产业集群。
伽师县与德汇集团合作,建设了德汇好物新梅示范园,并依托伽师新梅培训中心,每年开展科技培训、“南疆林果业专家服务团”专项行动等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培训新梅种植户5000人次,组建30支林果技术服务队,不断提高林果品质。
伽师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党羽告诉记者,粤伽新梅产业园已建成16条智能分选线,实现新梅大小、颜色、糖度精准分级。引进德汇好物在内的18家企业,研发生产出果汁、果干、果酒、果酱等22种产品,新梅产业链基本形成。
依托粤伽新梅产业园,伽师县已建成“县有万吨级、乡有千吨级、中心村有百吨级”总库容15万吨的冷链物流体系,新梅销售时间由以往20—30天集中上市,延长至2—4月错峰销售。通过搭建“线上+线下”销售两张网,推动伽师新梅走出国门。
“就在今年8月21日,20吨货值80万元的伽师新梅首次走出国门,出口马来西亚。”党羽说,伽师新梅已成为助农增收、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如今,依托新梅产业,伽师县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有力推动了伽师新梅特色产业全要素聚集、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