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天业节水等科研单位,在伽师县共同攻关新疆绿洲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让盐碱地迎来丰收,为南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破题。
克孜勒苏乡千亩暗管排盐示范区里棉田长势喜人。专家团队近日现场验收时,武汉大学黄介生教授给出数据:暗管排盐地块亩产达440公斤,较之前大幅增产,达到预期。
伽师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长期受土壤盐渍化困扰。2022年起,科研团队在这里建“千亩核心区”“万亩推广区”,用暗管排盐技术,按1.6米埋深、20米间距埋管排盐,配合盐碱改良剂、耕层深松等技术,改善土壤环境。
种植大户史青春称:“2022年承包的1056亩地,棉花亩产才200公斤;用了暗管技术后,去年产400公斤,今年到440公斤,成本还降了!”
如今,示范区土壤含盐量大幅下降,还创新出“干播湿出+改良剂”保苗法,棉花保苗率提高10%。这套“伽师方案”成为南疆盐碱地治理“样板”,下一步还将扩大推广,让更多盐碱地变“丰产田”。